当前位置: 首页 → 成语大全 → 形容语言犀利的成语

形容语言犀利的成语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5-06 19:30:46

大家好,我是小语,成语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形容语言犀利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 刀切斧砍

这个成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用词犀利,极富攻击性。起源于《汉书•韩安国传》中:“韩安国令刀斧长吏吏民有罪,不择口舌,或顷刻间斩,或及家属诸人斧砍腰斩,甚以为刻薄,民人畏避。”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非常残忍,现在用于形容语言犀利,也暗示了言辞也能对人造成伤害。

2. 杀嘴

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说话非常厉害,话说得让人非常气愤。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杀嘴”的人吧!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南朝梁书•元帝纪》:“桂阳孙休坐谏,嘉州出归,陆绩为疏,性率直,多所记辱,号杀嘴。”现在用此形容有话直说不留情,话语锋利。

3. 一语惊人

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说话一句话就将人吓住,让人惊叫的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起源于《后汉书•马援传》,形容马援一言而得到很多追随者,这句话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现在用于形容言辞惊人,令人印象深刻。

4. 指鹿为马

这个成语形容说谎话的人用言语歪曲事实,把事实颠倒过来。这个成语起源于《史记•留侯列传》:“楚人李固贺汉王曰:臣闻楚有神兵一千二百人,可与共攻秦,请为齐王持其右耳,以拜王为使。王厉色曰:卿欲杀齐王乎?何以毙而王?對曰:此生耳非死耳,臣请獻之秦王,以观其神。”可以看出,这个成语起初就是指说谎话。现在用于形容恶意歪曲事实,误导众人的语言。

5. 牛鼎烹鱼

这个成语用于形容用错方法解决问题的人,相当于现在说的“杀鸡焉用牛刀”、“杀鸟焉用炮轰”。起源于《封神演义》第三十回,周武王赏赐姜子牙酒肉,姜子牙将酒倒在鼎中,煮起鱼肉,结果鱼肉烹煮后都变得不堪,这种行为不责备姜子牙不屑,却是在暗示其方法不当。“牛鼎烹鱼”含义越变越宏大,现在用于形容做事不得当,任意浪费资源或力量的人或行为。

6. 言犹在耳

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听到的话语太过震撼,以致于在耳畔回荡,时间久远也不会忘记。起源于《汉书•韩安国传》:“安国被词,词伤于皮肉,言犹在耳,四体汗出。”可以看出,当时的话语是如此刺耳,刻骨铭心,所以 “言犹在耳”也变成一个经典成语,用于形容言辞深入人心,不能忘却。

7. 一针见血

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语言切中要害,能够直击人心,给人非常深刻的体会。起源于明代的黄选,《山水田园短长篇》之五“闻设困之得失”,其中一个故事讲到有个才华出众的牙医,看牙时一针就见血,这个办法精准得不得了,后来就产生了“一针见血”的成语。类似于现在的“一语中的”、“中肯”。

本文关于形容语言犀利的成语的内容到此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