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多音字组词?
燕,汉语常用字,读音yān,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的常用组词为燕好。包含燕的常用成语为燕巢危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燕
外文名Swallow
统一码基本区-71D5
五笔码:AUKO
仓颉码:TLPF
例词:燕子,海燕 燕窝
字级:一级
注音字母:ㄧㄢˋ,ㄧㄢ
平水韵部:去声十七霰;下平一先
结构:独体字,上中下结构
造字法:象形字
异体字:鷰、䴏、㷼、𪈏
四角号码:4433₁
偏旁部首:灬
笔画数:16画
拼音:yàn,yān
同音字:艳
五行:土
郑码:earu
基本释义
yàn ㄧㄢˋ
1.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侣。~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2. 轻慢:“~朋逆其师”。
3. 古同“宴”,安闲,安乐。
4. 古同“宴”,宴饮。
燕yān ㄧㄢˉ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赵。~山。~京。
2. 姓。
燕窝、 燕子、 燕鸻、 燕雀 、海燕 、家燕、 燕尔、 燕智 、後燕 、燕体 、钗燕
常用释义
1.
名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
2.
名旧时河北省的别称;也指河北北部一带。
3.
名姓。
详细释义
1.
名古国名。
2.
名周代诸侯国名。本作:匽、郾。姬姓;周召公之后,世称北燕,拥有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后灭于秦。
燕赵韩魏。
《战国策·齐策》
燕有两个读音,拼音分别是 yàn和yān,组词有:
一、燕yàn
1、燕鸻
[yàn héng]
也叫土燕子。鸟类。体长约22厘米。头顶和上体褐灰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深叉状如燕。主食昆虫,是蝗虫的天敌。在中国分布很广。鸻(héng)。
2、海燕
[hǎi yàn]
鸟类。体形似燕,喙端钩状,羽毛黑褐色,趾有蹼,爪黑色。常在海面上游泳或掠飞,吃小鱼、虾等。
3、燕雀
[yàn què]
鸟,身体小,嘴圆锥形,喉和胸褐色,雄的头和背黑色,雌的头和背暗褐色,边缘浅黄色。吃昆虫和植物种子等。
燕字读音为yàn时,组词为:燕窝、 燕子、 燕鸻、 燕雀 、海燕 、家燕、 燕尔、 燕智 、後燕 、燕体 、钗燕 、燕歌 、北燕 、燕髀
燕字读音为yān时,组词为:燕歌、燕昭、燕石、燕岩、燕山、燕京、燕市、
燕拼音:yàn、 yān
释义:
[ yàn ]
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
2.安乐:~安。
3.古又同“饮宴”的“宴”。
燕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yàn和yān。
燕→yàn读作衣—按→燕(音同艳),组词为:燕子,小燕,燕尾……
燕→yān读作衣—安→烟。组词为:燕京,燕山……记得有一种啤酒就叫燕京啤酒,有个大学就叫燕山大学,济南还有个燕山立交桥……
燕有两个读音,yàn和yān。
yàn
组词是莺歌燕舞。
造句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四月的江南到处繁花生树,莺歌燕舞,吸引着海外游客。
燕警、燕譬、燕邸、燕亵、燕申、燕出、燕昵、燕臣、燕凯、贻燕、幽燕、燕花、燕啄、燕爵、燕笳、燕集、燕誉、燕子、燕令、燕衣、
燕喜、燕室、燕儿、诒燕、燕然、燕巢、燕赉、燕兰、燕弧、燕处、游燕、淫燕、祖燕、安燕、语燕、玉燕、雨燕、贞燕、周燕、燕聚、燕幕、燕奴、燕服、燕酌、燕见、燕豫、燕云、燕犀、燕诲、燕敖、燕闲、燕叙、
燕子,验证,严重,颜值,炎症,眼中,眼罩,腌制,眼妆,沿着,胭脂,眼珠,演奏,眼拙,眼罩,家宴,椒盐,经验,禁言,进言,金口玉言,大眼,大雁,打眼,大烟,大盐,实验,演出,延迟,演唱,演出,延长,砚池,眼拙,研究,演讲,研究,演讲,眼镜,眼泪,严厉,艳丽,盐巴,演变,眼睫毛,眼角膜,眼部,延边,饰演,誓言,试验,十堰,食言,石岩,失言,言多必失,
燕子,燕山,
“燕”,普通话读音为yàn。“燕”的基本含义为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如燕尔、燕好;引申含义为轻慢,如“燕朋逆其师”。
此外,“燕”还表示古同“宴”,宴饮。
组词造句:海燕1 海燕在翻滚着惊涛骇浪的海面上展翅飞翔。
2 勇敢的海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3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什么?
北方官话
普通话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普通话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普通话的特点
1、音节结构简单,声音响亮。普通话中,一个音节最多只有4个音素,其中,发音响亮的元音占优势,是一般音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音节界限分明,节律感强。
3、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表达性。普通话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高、扬、转、降区分明显,能够较强的表达一个人的情感。
中国七大方言,北京方言区占了72%,使用率最广。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普通话是很优美的语言,它有四声调,阴、阳、上、去,再加上一些变调,使普通话更乐耳动听。
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自发贡献,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www.yys.ac.cn/n/1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