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语大全 → 形容刻意躲避的成语

形容刻意躲避的成语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4-09 12:51:33

大家好,我是小语。成语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形容刻意躲避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1.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最初是源于秦朝。当时丞相赵高刻意混淆视听,搞错了挽马和挽车的名字,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于是他说:“我指的不是挽马,而是指鹿为马。”后来这个成语就成为表示人故意混淆是非,蓄意掩盖事实的代名词。

2. 走狗逢吕: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西汉时期。有一次吕禄借给当时的皇帝一支利箭,主意是趁机向皇帝谄媚,以求自己的升官之路。可稳重的皇帝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反而将箭丢进了湖里,懊恼的吕禄却被牧羊犬抢回。后来称形容在权利面前奴颜媚骨的人为走狗逢吕。

3. 鹑衣白马: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叛逆。这位叛徒曾经投降过其他阵营,并因此被赏赐一件鹑衣和一匹白马。在他的转投和叛变中,经常穿着这件鹑衣骑着这匹白马,终于被人们视为投机者和叛徒的代名词。

4.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当时有一个人画蛇添足,结果破坏了原来画的蛇,使得整幅画变得很丑。后来用于表示做了多余的事情,弄巧成拙,达不到理想效果。

5.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臣。他亲自前往东吴拜访孙权,并为他出谋划策,孙权对此表示愧疚,赶紧准备招待。但是这位重臣三次前来,孙权都想方设法地让他不见自己,最后终于见面后才意识到这个人的珍贵。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表示不断努力和坚持,最终成功实现目标。

6. 心照不宣: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唐明皇有一天出征,他的太子李隆基希望作为摄政王统治国家,但是不便直说,于是就写了一封书信给权臣李林甫,希望他能悉心收藏其中的密语。李林甫知道后,对于这个秘密,自然毫不透露。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表示彼此心照不宣,默契配合。

本文关于形容刻意躲避的成语的内容到此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