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大家好,我是小语,成语文化源远流长,有关形容救人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一、相救如燎
形容互相帮助、共同渡过危难。此成语来自《左传》:“魏师败赵,去武城,武城人大恐,楚人来伐之。赵使平原君从楚间行谒,呼死者再起,请以楚地封之。楚召而赐之。赵复得武城。魏人怨中行氏谋致之。中行氏谓之曰:“相救如燎,相火为灾。”交恶。中行氏,韩、魏之贵族也。”
二、悬壶济世
形容医术高超、营救病患的人。此成语出自《庄子·外物》:“淳于髡举世为圣,天下非之而然居者数十年,济世救人,悬壶于市,中国莫不以为圣人。文、武困者多投之,举世竞慕,而淳于髡独自知止。晋阳婴戏,则市人皆避之,而池中之蛟焉能避乎?”
三、抱柱之信
形容忠诚、坚强帮助他人。此成语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有一次,邯郸有个人进城犯了罪,要被处死。他的朋友拼死去救他,结果被押到市场上,朝市上无一家敢收留他,只好抱着路旁的柱子等待结果,结果他的朋友最终在市场上被处决了。后来,人们便用“抱柱之信”来形容忠诚、坚强帮助他人。
四、雪中送炭
形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手帮助。此成语出自《晋书·苻坚纪》:“江夏王寿曰:“诸公虽自劳无所恙,然城中用度已尽,今还复何从?为诸公留后,单舸越江,相与东游。”坚乃怒曰:“弃我者,谁与游?”寿曰:“无所问,有难相济耳。”遂乘舸过江。时桃林、沙洲兵临江,唯深雪盖地。岸上闻坚者皆失色,寿独不动容,令购食炭,尽陈其舟,投之岸上。兵得以炭取暖,由是称王寿为雪中送炭之功。”
五、投石问路
形容主动出击去帮助他人。此成语出自《战国策·韩策二》:“昔楚陈杞、薛于鲁克、燕盈以成亡,因此三处乃楚之险固地也。公子糜为楚将,常以为该练军。楚使项羽怒,与公子糜以兵会,会于彭城。夜深,糜操兵旋之外以与项羽别,过楚樊,石子数百投于樊楼间,曰:“吾投石问路而已。”尽夜行,至梁父。即登楼,负卒抱甓,反走楚襄城,咸曰:“吾以楚甲兵,并燕、陈、薛之兵,距长江三百余里,目乡党为依归。赖公子糜以引导,始得北去。若其逆相长逝,则臣之归路断矣。”项羽从此知其真情,信以内属,遂使合距,庶几事之有成。”
六、拔刀相助
形容见义勇为,奋发而救人。此成语源自《史记·留侯世家》:“魏相信公子申生之计,舍利而行,不从其良,退刀割发。匡孙市禽于秦师,被发牵引,申生为断发,市首皆落。芈八子熊渠欲杀申生而立公孙。申生持其食以致之,曰:“公孙不为乎大丈夫,以失其志,不如一死。臣欲以食役于公孙,而弗知其过,忠臣贵其尽人情,逆臣贵其十年之后 不失本心耳。”芈八子曰:“今日得子,乃得天下。”遂乃立公孙。”
七、两肋插刀
形容为了帮助别人而忍受极大的痛苦。此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故事:秦国策士李斯被逼自杀,他的学生司马相如借着送墓北风助阵的机会,躲在棺材里潜入秦陵中并救出李斯。当他回到学校后,跟一位同学提起此事,那位同学自愿替他实行两肋插刀,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八、海底捞针
形容帮助失踪或丢失的人或物。此成语最早出现在《新唐书·苏缵传》里,当时苏缵得知他的朋友杨侃失踪,便想到寻找针一样不可能的工作。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找寻失物或人的艰难与困难。
本文关于形容救人的成语的内容到此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