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繁体字怎么写?(元代普通话叫什么?)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7 15:52:06

1、对的繁体字怎么写?

对的繁体字:對

基础释义

1.回答:~答如流。

2.向着;朝着:枪口~准敌人。

3.对抗;敌对:~手。针锋相~。

4.对待。例 :~事不~人。

5.正确;正常;相合:这话很~。神色不~。数目不~,还差一些。

6.把两个东西 放在一起比较,看是否相符合:校~。~表。

7.使两个东西接触或配合:把破镜片~到一起。 ~榫。

8.投合;适合:俩人很~脾气。~心思。

9.成双的:~联。

10.搀入(多指液体):~ 水。

详细释义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两者相对;面对。

繁體:對,

“对”,普通话读音为duì。“对”的基本含义为答,答话,回答,如对答如流;引申含义为朝着,如对酒当歌。

在日常使用中,“对”也常做动词,表示平分成两份,如对股劈。

“对”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会意字,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下面有烛座,表示“向着”的意思。后来“对”逐渐发现于金文中,楷书体的“对”字都从说文小篆演变而来。

2、元代普通话叫什么?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流工具,各朝各代都有公认的标准语音。这在夏、商、周、先秦时期称雅言,以后叫正音,到明代叫官话。

孔夫子弟子三千,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如何听懂夫子所言呢?孔夫子用的是“雅言”与弟子交流。所谓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雅言”准确地讲应是“夏言”。“雅”、“夏”通假。夏朝太康以后建都洛阳,洛阳地区的语音成为全国标准音并沿袭了近4000年。

晋代五胡乱华,中原雅音南移。不同的政权都按照其首都的语言为标准。北方朝代一般以洛阳话为标准音,南方一般以建康(今南京)话为标准音。

隋朝统一中国后定都长安,音系以建康话为主。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扬州话在社会上流行。

唐代以首都长安话作为标准音。宋代在《唐韵》基础上,制定《广韵》。元代则以首都大都话为标准音。

明初之时,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后来迁都北京,南京话和北京话开始融合。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元代普通话叫元代官话,是北京话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普通话。

3、熠潮汕音读什么?

熠部首:火笔划:15潮州发音:文读音:sib8普通话: yì广韵拟音:云母 三等 开口 侵B韵 入声 为立切 ib8以母 三等 开口 侵A韵 入声 羊入切 ib8

熠潮汕音读sib8。

熠[yì]汉语文字

熠,汉语二级字,读作熠(yì)。基本字义是光耀,鲜明。详细字义是(1)形声。(2)光耀,鲜明。(3)古义①光彩鲜明的样子②萤火虫(熠熠:鲜明的样子)。

熠潮汕音的拼音

[yì cháo shàn yīn]

联系邮箱:fwld11@126.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