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ǎi
毐
汉语汉字
“毐”,现代汉语规范三级字,普通话读音为ǎi,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毐”的基本含义为品行不端正的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毐
部外笔画3笔
笔画数7笔
拼音
ǎi
笔顺编号
1215531
仓颉码
gwj
字级
三级字
字码
基本区 U+6BD0
部首笔画
4笔
注音
ㄞˇ
四角号码
40557
同音字
蔼
霭
释义
品行不端正的人
偏旁部首
毋
笔画顺序
横、竖、横、竖折/竖弯、横折钩、撇、横
结构
上下结构
五笔
fxdr(五笔86),fnnd(五笔98)
郑码
bzma
字源演变
“毐”,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毐”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
毒多一撇是毐,念 ǎi ,意思是品行不端正的人。
“长”,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cháng、zhǎng,最早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长”的基本含义为两端的距离,如长度;引申含义为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如长短、长空。
在日常使用中,“长”也常做名词,表示长处,如取长补短。
释义: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大;空间或时间两点距离大;深远;生长,成长;增加;辈分高或年纪大。
字源演变:“长”,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长”字是在一个人的头上长着很长的头发的样子
。为了刻写的方便,人的头部用短横来表示,类似的情况可参见“天”、“元”等字。
乃。
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nǎi,单一结构,部首是乛,笔画2笔,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撇,在日常使用中常做代词,表示你,你的,如乃父,乃祖。基本含义为才,如今乃得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引申含义为是,为,如乃大丈夫也。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孑(jie)二声,茕茕(qiong,二声)孑立,形影相吊,出自《陈情表》,形容一个人很孤单,只能以自己的影子为伴
第三笔:竖钩
“我” 字共有 7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
我,普通话读音为wǒ,我字的本义指兵器,基本含义为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如:我们、我辈;引申含义为杀,如:《书·泰誓中》中“我伐用张”。
在现代汉语中,“我”字多用作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