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古筝,筝柱
“筝”,普通话读音为zhēng。“筝”的基本含义为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在日常使用中,“筝”常做名词,表示弹筝的人,如筝人。
“筝”,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形声字。竹表意,篆书形体像竹的枝叶,表示筝是用竹子制成的一种弹拨乐器;争(zhēng)表声争像两手争夺一物,弹拨弦乐器。“筝”字繁体和简体版的楷书皆从演变而来。
组词是古筝。
造句
在古筝弹奏的记忆上,他逐渐进入美好的境界。
爷爷是民间艺术家,古筝弹得很有功夫。
她的古筝弹的特别出色。
组词”:古筝
造句
古筝,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学的,既要分清每根弦是什么音,还要知道每首曲子是什么调;指法也非常复杂,既有勾托抹,又有摇指扫弦,还有按弦颤音……要是把调的曲子弹成调了,那整首曲子都要变味了。
组词造句:古筝(32)自2001年以来,师从本地著名古筝演奏家陈振发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蔡淑萍担任该团指导老师。
(33)喜欢运动、登山、游泳、中国哲学文化、古筝曲、上网。
反义词:断
“连”,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ián,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连”的基本含义为相接,如连日、连夜;引申含义为带,加上,如连带、连坐[1]。
在古文中,“连”通“兰”,表示兰草。
字源演变
“连”,初见于金文时代。会意字,表示人拉车而行,連简化为连。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连”。
断
断章取义 藕断丝连 断袖之癖 优柔寡断 断壁残垣 一刀两断 肝肠寸断 投鞭断流
源源不断 断线风筝 断子绝孙 言语道断 绵延不断 识文断字 断烂朝报 断鹤续凫
接连不断 断发文身 能谋善断 断编残简 琴断朱弦 断织之诫 断袖之宠 断发纹身
断羽绝鳞 雨断云销
连得反义词是断,或者开。
chá yuān
“鸢”,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uān,最早见于商朝晚期时代。“鸢”的基本含义为鸟,如鸢飞鱼跃。
在日常使用中,“鸢”常做名词,表示老鹰。
“鸢”,初见于商朝晚期时代,会意字。从鸟,其古今文字形体皆像鸟;从弋,弋有猎获义,表示鸢善于捕获猎物。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终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鸢”。
查鸢的读音:[cha yuān]基本解释: 鸟,鹰科,头顶及喉部白色,嘴带蓝色,体上部褐色,微带紫,两翼黑褐色,腹部淡赤,尾尖分叉,四趾都有钩爪,捕食蛇、鼠、蜥蜴、鱼等(俗称“老鹰”):鸢色(茶褐色)。纸鸢(风筝)。 笔画数:8; 部首:鸟;
“风筝”的“筝”读音是轻声。风筝读音为: fēng zheng
部首:竹字头
笔画:12
郑码:MRXB
繁体:筝
五笔:TQVH
风筝的筝是轻声。轻声是汉语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变调现象,在全国的广大方言和普通话均有出现。轻声一般不被当作声调看待,因为它没有固定的调值。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