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字旁的字有哪些?(飘飘忽忽是什么意思?)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1 09:16:44

1、巴字旁的字有哪些?

“巴”字本身不是偏旁部首。包含巴的字 : 笆、 爬、 爸、 吧、 肥、 色、 疤、 耙、 邑、 粑、 妑、 岊、 皅、 跁、 蚆等。

“巴”,读音:[ bā ]

文言版《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属皆从巴。

白话版《说文解字》:巴,大虫。有人说,“巴”就是传说中吞食大象的巨蛇。字形象大蛇的形状。所有与巴相关的字,都采用“巴”作边旁。

扩展资料:

“巴”,象形字,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生活在西南高山丛林地区,手大臂长、善于攀爬的山民。

部分包含巴的字的解释:

一:笆[ bā ]

基本解释

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像席箔那样的东西 :竹篾笆。篱笆(亦作“笆篱”)。

二:爬[ pá ]

基本解释

1. 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虫类行走 :爬行。

2. 攀登 :往上爬(讽刺追求功名的人)。

3. 搔 :爬痒。

三:肥[ féi ]

基本解释

1.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 :肥肉。

2. 土质含养分多的 :肥沃。

3.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 :肥料。

4. 使田地增加养分 :肥田。

5.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 :肥大。

四: 疤[ bā ]

基本解释

1. 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 :伤疤。

2. 器物上像疤的痕迹 :坛子磕了一个疤。

五:耙[ pá ] [ bà ]

基本解释

耙[pá]

1. 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 :耙子。

2.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耙[bà]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2. 用耙弄碎土块 :这块地耙两遍了。

“巴”字本身不是偏旁部首。包含巴的字 : 笆、 爬、 爸、 吧、 肥、 色、 疤、 耙、 邑、 粑、 妑、 岊、 皅、 跁、 蚆等。

“巴”,读音:[ bā ]

文言版《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属皆从巴。

白话版《说文解字》:巴,大虫。有人说,“巴”就是传说中吞食大象的巨蛇。字形象大蛇的形状。所有与巴相关的字,都采用“巴”作边旁。

扩展资料:

“巴”,象形字,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生活在西南高山丛林地区,手大臂长、善于攀爬的山民。

部分包含巴的字的解释:

一:笆[ bā ]

基本解释

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像席箔那样的东西 :竹篾笆。篱笆(亦作“笆篱”)。

二:爬[ pá ]

基本解释

1. 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虫类行走 :爬行。

2. 攀登 :往上爬(讽刺追求功名的人)。

3. 搔 :爬痒。

三:肥[ féi ]

基本解释

1.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 :肥肉。

2. 土质含养分多的 :肥沃。

3.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 :肥料。

4. 使田地增加养分 :肥田。

5.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 :肥大。

四: 疤[ bā ]

基本解释

1. 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 :伤疤。

2. 器物上像疤的痕迹 :坛子磕了一个疤。

五:耙[ pá ] [ bà ]

基本解释

耙[pá]

1. 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 :耙子。

2.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耙[bà]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2. 用耙弄碎土块 :这块地耙两遍了

[ bā ]

部首: 竹

笔画: 10

五行: 木

五笔: TCB

基本解释

用竹片或树的枝条编成的片状器物 荆~。竹篾~。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竹,巴声。本义:竹名。即棘竹)

一种长刺的竹子 。

如:笆竹(即棘竹)

用竹片或树的枝条编织成的器物 。

如:车笆;竹篾笆;笆笼(鱼篓);笆篓(即篓子)

用竹或荆条编成的障隔 。

如:笆箔(篱笆);笆壁(篱笆墙);笆篱(篱笆)

带巴的字有“爬”字,拼音是pá。

部首 爪

笔画 8

结构 左下包围结构

释义来自崇文书局《学生新华字典》

1.爬行

2.攀登

3.俯伏

组词及基本释义

爬行[pá xíng]

(动)①四肢着地移动:宝宝~本领变大了。[近]匍匐。②比喻缓慢地行驶:汽车缓缓~。③比喻办事墨守成规,慢腾腾或没有闯劲:~思想。

“巴”字本身不是偏旁部首。包含巴的字:笆、爬、爸、吧、肥、色、疤、耙、邑、粑、妑、岊、皅、跁、蚆等。

文言版《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属皆从巴。

爸、笆、邕、芭、岜、邑、靶、把、耙、蚆、帊、杷、弝、妑、粑、羓、艳、邫、吧、跁、肥、挹、郌、脃、铯、绝、絶、钯、銫、絕、紦、絕、鈀、鲃、爬、色、巵、疤、岊、扈、簄、蔰、俋、浥、唈、悒、琶、舥、夿、皅、豝、淝、俷、

1、巴字偏旁部首:爸、吧、把、疤、肥、笆、耙、邑、粑、岊、舥、杷、琶、豝、鈀、羓、跁、帊、弝、紦、靶、芭、蚆、皅、鲃、钯、妑、夿、岜等。

2、巴(普通话读音:bā),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口部巨大的蛇形。本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可以吞食大象的蛇。

笆,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bā,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笆”的基本含义为用竹子、柳条、荆条等编成的像席箔那样的东西,如竹篾笆、荆笆;引申含义为一种长刺的竹子。

在日常使用中,“笆”也常做名词,表示用竹或荆条编成的障隔,如笆箔、笆壁。

2、飘飘忽忽是什么意思?

飘飘忽忽

飘飘忽忽是指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另一层指人的行事作风不实在、不踏实。

中文名

飘飘忽忽

读音

piāo piāo hū hū

近义词

飘飘悠悠

词义

比喻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

快速

导航

词义

近义词

示例

读音

piāo piāo hū hū

词义

1、比喻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

2、喻人的行事作风不实在、不踏实

近义词

飘飘悠悠

示例

1、山涧飞瀑千姿百态,优美动人。有的从崖顶倾泻而下,飘飘忽忽......——《莲花森林公园》

2、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空中,丁丁耳边风声呼呼作响,他犹如童话中的仙子,飘飘忽忽,十分自在。——《丁丁战猴王》

4、如果你成日飘飘忽忽,工作进展不下去,怎么行呢 ?

意思:是指云、雨、泉等轻轻地飘飞,另一层指人的行事作风不实在、不踏实。

“忽”,普通话读音为hū,最早见于金文中,“忽”的基本含义为粗心,不注意,如忽视、疏忽;引申含义为迅速,突然,如忽而、忽然。

在日常使用中,“忽”也常做动词,表示好像,如忽若(恍若,好像)。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