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形义三方面介绍汉字?(干涸的发音?)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3 03:29:46

1、从音形义三方面介绍汉字?

“音”、“形”、“义”是一个汉字的重要属性,也是汉字产生所遵循的规律。理解了音、形、义,就可以理解这个汉字。

汉字的形,简单来讲,就是汉字为什么长成这个样。众所周知,汉字的雏形是甲骨文,而甲骨文又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观察,绝大部分都是以简笔画的形式来描绘某一事物,这种字也叫“象形字”。在现代汉字中,象形字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的汉字都是不同偏旁部首的组合,但每一个偏旁部首本身都可以追溯到象形字。

甲骨文属于简笔画,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演变成现在的样子。有演变就有讹变,同一个偏旁可能是由不同的字演变而来的。比如“月”,“明”中的月就是月亮的月。“肢”中的月是肉,表示身体的一部分。“青”中的月是丹,表示颜色。另外,很多字也会出现分化,作为部首的比较多。比如,衣—衤,火—灬,水—氵。如果算上简化字则更多。如今的汉字,象形的属性已经很弱了。

表意性是汉字特有的属性,汉字也是当今世界的所有官方文字中唯一的表意文字。我们知道,所有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都是表意字,象什么形就表什么意,很容易理解。此外还有一些“指事字”,比如“刃”,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利的那一边。最典型的表意字当属“会意字”,比如“吠”,它的读音和“口”、“犬”都没有任何关系,字面上表示狗在用嘴叫。这类汉字都是纯表意文字。

对于“表意”,很多人会有不同理解。比如英文不是表意文字,但看到“dog”就会立刻想到狗这种动物,这算不算表意呢?其实,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所有文字都是表意文字了。表意文字有一个重要属性,就是跨语言,意不变。比如“食”这个字,无论出现在普通话、粤语、闽南语,还是日语,或是已经拼音化的韩语和越南语中,虽然发音不同,但都表示“吃”,无一例外。而外语单词,比如“die”,英语中表示死,德语中是定冠词,其它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中没这个词。但不论何种语言,字母d的发音都是相同或相似的,都是发d或t的音(越南语比较特殊,发z的音),永远发不出m、n、l这些音,这也是表音文字的特点。

汉字的表意属性在所有文字中最特殊,但很多字确实是通过“音”造出来的。比如汉字中很多虚词,本无其字,为了书写,于是找到一个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取代。比如国家的“国”,古字写作“或”,表示一座城池。后借用这个字表示“或者”的概念,因为读音相似。“或”加上一个外框变成正体字的“國”。像“或”这种与原字意思毫无关系,读音相似的字称为“假借字”,以“无实意”的字为主,原字往往加上一个偏旁后表示自己。

相比于“假借字”直接拿来用,更多的表音性体现在“形声字”上。比如“江”、“河”,右面的“工”和“可”字义上与“江河”没有任何关系,仅仅表示读音而已,左边的“氵”代表它们和水有关。有人会觉得“工”和“江”读音差的太远,怎么会表示读音呢?其实,这只是普通话读音的讹变而已。这两个字在粤语中的读音分别是“gung1”和“gong1”,是不是差不多了?在造字的那个年代很有可能更相似。汉字中形声字是最多的,《说文解字》中80%都是形声字,《康熙字典》中多达90%,虽然相当一部分我们用不到。

至此,汉字的音、形、义就解释完了。古人总结了汉字造字法——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们包括了所有汉字,但都离不开音、形、义三个属性。我们在学习或理解汉字的时候,不妨从这三个属性入手,你自然会发现汉字的趣味。

2、干涸的发音?

干涸的发音是gān hé。

一、干

基本释义

[ gàn ]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骨~。

2、指干部:调~。~群关系。

3、做(事):实~。~活儿。埋头苦~。

4、能干;有能力的:~练。~才。

5、担任;从事:他~过厂长。

6、事情变坏;糟:要~。~了,钥匙忘在屋里了。

[ gān ]

1、古代指盾牌:~戈。

2、姓。

3、冒犯:~犯。

4、牵连;涉及:~连。~涉。相~。

5、追求(职位、俸禄等):~禄。

6、水边:江~。河~。

7、天干:~支。

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燥。~柴。油漆未~。衣服晾~了。

9、不用水的:~洗。~馏法。

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葡萄~儿。豆腐~儿。把萝卜晒成~儿。

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钱都花~了。

12、只具形式的:~笑。~号(háo)。

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妈。~儿子。

14、徒然;白:~着急。~瞪眼。~打雷,不下雨。

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

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了他一顿。

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起来了。

二、涸

基本释义

积水无存:干~。枯~。

详细释义

〈形〉

1、(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2、同本义

涸,竭也。——《尔雅·释诂》

仲秋之月,水始涸。——《礼记·月令》

商涸旱。——《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

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陆机《文赋》

又如:涸辙(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处于困境之中,急待救援);涸泽(干涸的沼泽;抽干沼泽的水);涸流(枯竭的水流);涸溜(干枯的小水流)

3、竭;尽

措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你藏于不竭之府。——《管子·牧民》

又如: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

gān hé

“涸”,普通话读音为hé。“涸”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渴也。从水固声。读若狐貈之貈。涸亦从水卤舟。下各切”。“涸”的基本含义为水干,如干涸、涸泽。

“涸”,最初见于说文时代。从水(篆书形体像流水),从固(坚硬、固态),合起来表示失去水分,东西会变得坚硬、呈固态。本义是水干枯。最终演变为楷书简体化的“涸”字。

答:一,干涸的读音是ganhe,声调依次是第一声和第二声。

干字是多音字,1,gan,声调第一声。组词:烘干。

2,gan,声调第四声。组词:干活。

二,干涸的意思是河流、池塘枯干,没水了。

联系邮箱:fwld11@126.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