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筝的音序和部首?)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3 19:29:53

1、“骨”字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骨”字的偏旁部首是:骨。

骨有两个拼音,分别为【gǔ】、【gū】。

骨 [gǔ]

释义: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

造句:她浑身酸疼,骨头像散了架似的。哥哥参加工作不久,就成了研究所的业务骨干。

骨 [gū]

释义:尚未开放的花朵:花骨朵儿;滚动:骨碌。

造句: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含苞待放。有的肚子胀胀的,像是喝了一肚子水,快要撑破似的,还有的已经展开了一两片叶子,像是一个小孩儿受了一肚子气,迫不及待的跳出来,要跟我诉苦。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勾倒,结果他跟一个皮球似地一骨碌滚到了草丛里,眼看就要撞到了大树了,千钧一发之际丁丁来了个急刹车。

“骨”字的偏旁部首是:骨。

1.骨。

2.拼音:gǔ、gū。

3.部首:骨。

4.笔画:9。

5.五笔:MEF。

6.解释: “gǔ”: (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 (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 (4)指人的品质、气概。 “gū”: (1)尚未开放的花朵。 (2)滚动(“碌”读轻声)。

7.组词: (1)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 (2)筋骨:筋肉和骨头,泛指体格。 (3)骨气: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4)刺骨:寒气侵人入骨的,形容极其寒冷。 (5)傲骨:高傲不屈的风骨。

部首:骨

“骨”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隶定后写作“冎”,是“骨”字的初文。

骨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身体。表示骨骼主干的“骨干”一词,就喻指在总体中起重要或基本作用的人或事物。

偏旁部首是:骨,

“骨”,普通话读音为gǔ,gū。“骨”的基本含义为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如骨胳;引申含义为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如伞骨、扇骨。

“骨”,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甲骨文的字形像几根骨头交错放置的样子,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骨”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偏旁部首是骨头。

组词是骨头,

造句

小狗正在拿着骨头向我摇尾麒麟,

他浑身酸痛,骨头像散了架似的。

几乎绝无仅有的是他,不仅有骨头,还有皮毛和肌肉。

2、筝的音序和部首?

音序:Z

“筝”,普通话读音为zhēng。“筝”的基本含义为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在日常使用中,“筝”常做名词,表示弹筝的人,如筝人。

“筝”,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形声字。竹表意,篆书形体像竹的枝叶,表示筝是用竹子制成的一种弹拨乐器;争(zhēng)表声争像两手争夺一物,弹拨弦乐器。“筝”字繁体和简体版的楷书皆从演变而来。

筝)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竹部),除去部首有(6)画,该字的第8笔是(点),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Z),再查音节(zheng)。

筝的读音是:[zhēng] 。筝的基本释义:筝是一种拨弦乐器,木制长形,战国时秦地已有。历代弦制不一,有十三弦、十六弦等。现经改革,已发展为二十一或二十五弦,并有转调筝,表现力更为丰富。用于独奏、伴奏及合奏

音序:Z,筝字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是竹字头。

筝, zhēng ,〈名〉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

联系邮箱:site_yysac@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