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的意思是什么?(惭愧了的意思?)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4 03:57:52

1、惭愧的意思是什么?

“惭愧”的意思是: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惭愧[ cán kuì ]

引证解释:

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造句:

1、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大肆挥霍,是人都应该感到惭愧。

2、这次考试又考砸了,回到家时,看着妈妈期待的眼神,我感到十分惭愧。

扩展资料:

近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羞惭[ xiū cán ]

释义:感到羞耻和惭愧。

刘大白 《金钱》诗:“羞惭也羞惭!白住白吃白穿!”

反义词:得意[ dé yì ]

释义:满意,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三章:“ 陆希荣 得意地笑了笑,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是西北潘记皮毛公司的副总经理。’”

惭愧的意思是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

惭颜

[ cán yán ]

基本解释

亦作'惭颜'。

愧色;面有愧色。

指被人羞辱的脸皮。

详细解释

亦作“慙顏”。愧色;面有愧色。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既被责,惭颜惕虑。” 明 李东阳 《屠兵来》诗:“死兵易,立孤难,九原下报无惭颜。”

指被人羞辱的脸皮。

“惭愧”的意思是: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惭愧[ cán kuì ] 引证解释:

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造句: 1、用父母的血汗钱去大肆挥霍,是人都应该感到惭愧。 2、这次考试又考砸了,回到家时,看着妈妈期待的眼神,我感到十分惭愧。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羞耻:深感~|~万分。

分开解释为,对不起自己叫惭,对不起别人叫愧。佛学解释:惭与愧之并称。心所之名。为说一切有部大善地法之一,法相宗善法之一。即羞耻过罪之精神作用。又作有惭有愧。为‘无惭无愧’之对称。俱舍论卷四对惭、愧举出二释,第一释谓崇敬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为‘惭’,怖罪之心为‘愧’;第二释为有余师之说,谓自省所造之罪恶而感羞耻之心为‘惭’,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对他人时引以为耻之心为‘愧’,此说即以惭、愧皆为羞耻之心,但由对自己与对他人而分别为二。

意思:(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2) 幸运,侥幸。

“愧”,普通话读音为kuì。“愧”的基本含义为羞惭,如羞愧、惭愧。

在日常使用中,“愧”也常做动词,表示衷心佩服他人,自惭不如,如愧服。

“愧”,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是祭祀活动中女人代替男人戴面具作鬼形自有羞愧义,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愧”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2、惭愧了的意思?

意思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惭愧[ cán kuì ]

引证解释:

1、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巴金 《哑了的三角琴》:“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情并不曾做到。”

2、感幸之词。意为多谢、难得、侥幸。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扒起来,老虎已是不见,说道:‘惭愧!我又经过了这一番!’”

意思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也是感幸之词,意思是多谢、难得、侥幸。

“惭”,普通话读音为cán,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惭”的基本含义为羞愧,如惭愧。

“惭”,初见于《说文》中,惭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