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探骊得珠的意思是: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价值千金的珍珠,一定要在九重深渊,在骊龙下巴下,能找到珠宝的人,一定要等他睡着了。骊龙醒来,你要获得珠宝是很难的?
【例子】对这一尖端课题,他花了三十年时间才终于探骊得珠,圆满地完成了。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做文章能扣紧主题
【近义词】探骊获珠、提纲挈领、要言不烦
【反义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
扩展资料
1、探骊得珠的近义词
提纲挈领
【解释】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因此便想到一个提纲挈领的法子。
【示例】这篇讲稿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2、探骊得珠的反义词
文不对题
【解释】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出自】冰心《我的学生》:“她睡梦中常说英语—有时文不对题的使人发笑。”
【示例】这篇作文根本文不对题,难怪分数这么低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说文》
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戎事乘骊。——《礼记·檀弓》
盗骊。——《穆天子传》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齐风·载驱》
(2) 又如:骊歌(告别的歌。“骊驹之歌”的简称);骊驹(纯黑色的马;逸“诗”篇名);骊黄(黑马和黄马)
(3) 山名。骊山 [Li mountain]。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如:骊山会(西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于骊山举烽火戏诸侯,失信天下而导致大乱);骊山老母(骊山之姥。神话中的女仙)
(4) 古邑名 [Li,ancient city]。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5) 姓
“骊”的意思是纯黑色的马。
骊,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í ,指深黑色的马 。如:《说文》:“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骊,又指山名。骊山,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古邑名 [Li,ancient city]。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
“骊”,普通话读音为lí,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骊”的基本含义为纯黑色的马;引申含义为传说中黑色的龙,如骊珠。
在日常使用中,“骊”也常做副词,表示并列,用两匹马驾车,如骊驾、骊马。
以下的八个方面,均为拼音方案的规定,而注音方案没有这些规定。
1、 zh [ㄓ]、ch [ㄔ]、sh [ㄕ]、r [ㄖ]、z [ㄗ]、c [ㄘ]、s [ㄙ] 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 [ㄧ] ,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写作zhi、chi、shi、ri、
zi、ci、si 。注音方案则不用韵母,注音输入法亦直接击声母键和空格键出字。
2、 ien [ㄧㄣ]、ieng [ㄧㄥ] 简化为in、ing。
3、 i [ㄧ]、in [ㄧㄣ]、ing [ㄧㄥ] 作为独立音节时前面加y,如yi(衣)、yin(音)、ying(英)。
4、 其他情况下i [ㄧ] 前面无声母时,i 写作y ,如ya(呀),ye(耶),yao(腰),you(忧),yan(烟),yang(央),yong(雍)。
5、 u [ㄨ] 作为独立音节时写作wu(乌);前面无声母时,u 写作w,如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6、汉语拼音jqxy后面的u写作u, u [ㄩ] 作为独立音节时写作yu(鱼);前面无声母时,u 前加y ,如:yuan(渊)、yun(云)。
7、 iou [ㄧㄡ]、uei [ㄨㄟ]、uen [ㄨㄣ]、ueng [ㄨㄥ]、uen [ㄩㄣ] 前面有声母时,简化成iu、ui、un、ong、un。如niu(牛),gui(归),lun(论),
hong(红)、jun(军)。
8、对于“拥”这个音节,拼音方案作iong ,如xiong(凶);如果是独立音节,则作yong (即上述第4 项规定)。而注音方案则作ㄩㄥ ,相当于ueng ,
注音符号(Chinese zhuyin),简称注音符号,又称注音字母,是为汉语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注音符号取代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用的“反切”的注音方法。
注音符号原共39个,排列照“三十六字母”顺序以“ㄍㄎ”开头,1920年改订顺序,增加一个“ㄜ”共计达40个。注音初期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准,故有“ㄪ(万)v、ㄫ(兀)ng、ㄬ(广)gn”三个符号,后改以北京音为准,“ㄪ(万)、ㄫ(兀)、ㄬ(广)”只作注方言之用,仍使用的有37个(声母21个,韵母16个)。 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将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相对于拼音来说,注音符号有时简称注音。在中国台湾地区,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会先学习注音符号作为中文字的替代写法。在生活实用上,注音符号也用在标注生字的拼音,也是普遍的打字输入法。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