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字来历?(鼓组词和部首?)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8 00:21:20

1、惰字来历?

字源来历

惰,最早见于秦篆。从心,隋省声。本义为不恭敬。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惰”字。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惰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拼音

duò

形容词

不恭敬

slighting

惰傲、惰慢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宋·苏轼《教战守策》

懈怠;懒惰

lazy

惰懈、惰力

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传》

动词

衰败

decline

惰坏、惰君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惰·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9

〔古文〕《唐韵》徒果切《集韵》《韵会》杜果切,竝音垜。《说文》不敬也。本作憜,从心隋声。或作惰。

《玉篇》怠也,易也。《礼·曲礼》临祭不惰。《注》为无神也。《左传·成十三年》今成子惰。《注》惰则失中和之气。又《正韵》吐火切,音妥。义同。

又《广韵》《集韵》《韵会》徒卧切《正韵》杜卧切,音䝐。懈也,怠也。《增韵》不恭也。

《书·益稷》股肱惰哉。《注》懈怠缓,慢也。《左传·僖十一年》受玉惰。《正义》执玉,替其质也。《礼·玉藻》惰游之士。《注》惰游,罢民也。去声。

又通作媠。《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两龚传》媠嫚无状。亦作憜。《韦元成诗戒》供事靡憜。亦作墯。《後汉·单超传》徐卧虎唐两墯。《注》持两端也。

又《集韵》徒禾切,音驼。《礼·曲礼》言不惰。《注》惰,讹不正之言。一读徒禾反,一读徒卧反。

按徒字杜字皆定母,而吐字则入透母矣。《正韵》惰字上声切透母,而去声又切定母,不如《广韵》《集韵》《韵会》上去两声之协於一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憜或阜省。今俗皆如此作。

2、鼓组词和部首?

部首:支

组词造句:鼓励1、经过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他终于振作起精神。

2、我把老师的鼓励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

3、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答:1、鼓动,部首:支

【拼音】[ gǔ dòng ]

【解释】一是扇动:小鸟~翅膀。二是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宣传~。经他一~,不少人都去学习电脑了。

偏旁部首: 支

组词 击鼓

相关例句

1.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2.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3.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部首:鼓

组词:迓鼓、驼鼓、土鼓、巫鼓、手鼓、戍鼓、瓦鼓、朔鼓、曙鼓、堂鼓、踏鼓、铜鼓、提鼓、田鼓、圣鼓、三鼓、鲨鼓、迸鼓、梆鼓、鼗鼓、天鼓、通鼓、铁鼓、听鼓、晓鼓、衅鼓、悬鼓、衙鼓、牙鼓、严鼓、偃鼓、蛙鼓、挝鼓、杖鼓、引鼓、楹鼓、周鼓、椎鼓、摇鼓、洋鼓、鼓畅、鼓翅、鼓弹、鼓导、鼓响、共鼓

部首偏旁是:支,组词造句:欢欣鼓舞1、李老师的一番讲话,令人欢欣鼓舞。

2、我跟着妈妈欢欣鼓舞地向外婆家走去。

3、同学们欢欣鼓舞地迎接“六一”儿童节。

3、牛角沱读音?

角沱读音是niú jiǎo tuó。

沱[tuó]汉语汉字

沱,汉语汉字,指可以停船的水湾

形声。从水,从它,它亦声。“水”指“水流”,“它”指“蛇行”。“水”与“它”联合起来表示“蛇形游走的水道或水流”。本义:长江支流的通名

康熙字典

《唐韵》徒何切,《集韵》《韵会》唐何切,《正韵》汤何切,?音驼。《说文》:江别流也。出㟭山。《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注》引尔雅释水,水自江出为沱,汉为潜。

联系邮箱:fwld11@126.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