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一、盾的部首: 目。二、盾的拼音: dùn 。三、盾的释义:1、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2、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四、盾的组词:1、矛盾[máo dùn]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2、孑盾[jié dùn] 兵车上用的小盾。
3、乖盾[guāi dùn] 错乱矛盾。
4、盾数[dùn shù] 分数。
5、盾威[dùn wēi] 指军队的兵力和士气。
盾字的部首:目。盾字的成语:矛盾相向,磨盾之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相矛盾。盾字开头的词语,比如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矢石攻击的武器盾构机、盾牌等。带盾字的词语:绿盾、矛盾律、潜盾机、银盾等,以及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
部首偏旁:目,组词造句:矛盾(2) 他俩虽然闹矛盾,但还没有到关系破裂的程度。
(4) 因为这点小矛盾就使我们的友谊破裂了,这太不应该了。
后盾、 矛盾、 盾牌、 孑盾、 潜盾、 盾橹、 甲盾、 乖盾、 句盾、 磨盾、 藩盾、 戟盾、 钩盾
“盾”,普通话读音为dùn。“盾”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如盾牌、后盾;引申含义为盾形的东西,如金盾、银盾。
“盾”,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象形字。“盾”是古代打伙时用于防卫的式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是一块长方形或梯形的盾牌的样子,中间是供使用者手执的把手。后来陆续在金文、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盾”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组词,后盾
造句
我永远都是你坚强的后盾,所有我愿意时时刻刻陪在你的左右,我会给你带来所有的温暖,我会让你感受到我给你的一份心意。
往后余生,我做你的后盾。
遁
汉语汉字
“遁”,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dùn,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遁”的基本含义为逃避,躲闪,如遁北;引申含义为隐,消失,如遁迹。
在日常使用中,“遁”常做动词,表示迁移,如遁思。
字源演变
“遁”,初见于说文时代,为形声字。辵表意,篆书形体像路和脚,表示和行走或奔跑有关;盾表声盾是防身的武器。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遁”。
读音:[dù 知n] 部首:目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牌(亦喻推托的借口)。
后~。
2.盾形 道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 专金~。
银~。
相关组词 后盾 矛盾 盾牌 孑盾 句盾 属 乖盾 盾橹 潜盾 磨盾 盾鼻藩盾 甲盾 兽盾 盾墨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