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都是说什么话的?是不是像电影一样说普通话的?(普通话分数线标准?)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9 12:08:42

1、古人都是说什么话的?是不是像电影一样说普通话的?

朋友你简直太可爱了,居然能想到古代都是说现代普通话,要知道普通话也是建国之后才确定的。能给你造成这样的误解,估计是你看多了古装电视剧,全都是一水标准的普通话。其实,这只是导演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情感和剧情发展的一种手段,采用了配音演员配了标准普通话,或是一部分方言。你想在开过典礼上,我们毛泽东主席都是用的他带有方言的普通话发言的。全国各地,都有各自不同的方言。所以说在古代呢,方言使用的更多。但是他们的朝代会规定统一的官方语言。方言就各自发光,百家争鸣,能用官方语言进行交流,都是很不错的语言发展了。

纵观整个历史,普通话的发展。都是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的发展,每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比如说在秦朝,他们就使用陕甘地区的语言,那么陕甘地区的语言,就是他们的官方普通话。

在近代清朝,因为定都北京,一般都使用北京话作为官方语言。有一点像现在的普通话的雏形,为现代普通话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时候,可能也会疑惑,不同的语言怎么交流呢?所以说,朝代,都会有自己的官方语言,它适用于各地的官员和流浪的商人。

好啦,关于古代普通话,我就分享到这里啦

古代人说的是官话,不是普通话。

其实在古代虽然没有普通话,贵族之间也要专门学习一种通用语,这就是从先秦时期开始在诸侯大贵族之间普及的雅音。但是具体雅音是按照哪种方言来发音的却因为历史太久远而已经无法找到正确的发音方式。

秦国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开始统一文字,当时的官方话是陕西话,但是却并没有推广于全国。各地还是说着不同的方言,但是从秦朝开始,应该是定都在什么地方,就以什么地方的语言为官方语言,人人都要向此靠拢。

唐朝的官话据历史记载是融合了洛阳口音的切韵,这不是皇帝定的,而是隋朝的大学者们经过考证后奠定的基础。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而向东南沿海迁移,所以当时唐朝的雅音保留了一点客家话和潮州话。

到了宋朝因为定都开封,当时的雅音就是河南话,满朝文武夸人的时候,满口说“中,你真中”。元朝时中国历史上接受汉化最少的一个朝代,从皇帝到大臣说的都是蒙古话,他们连汉语都不会说,就更别提普及官话了。

而到了明朝,因为建都南京,所以南京话成了官方语言,当时学生在国子监摇头晃脑的读书用的都是南京话。

而随着明朝迁都北京,又将南京话带进了北京城,到了清朝,满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可是接受汉化的速度却非常的快,当时很多当官的还是讲南京话,但是当时的官话里已经融合进了更多的北京腔调。

清朝末年,曾有语言学家朱文熊将各省通用的语言定为普通话,而官话因为不止是当官的会说而失去了原本的含义,所以被改称为了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推行普通话,曾经的官话洛阳话和陕西话据说都参加过评选,可是最终还是将普通话的标准音定为了北京语音。这才形成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扩展资料:

官话:

官话,汉语官方标准语(英文:Official language),周朝称“雅言”,明清称“官话”,1909年开始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二十世纪西学东渐,“官话”在学术上变成了一个方言或语种的称呼,截止2012年有9亿6000万人以它为母语。

“官话”的词义,现今既可以指“汉语官方标准语”也可以指“汉语官话方言”,词义视上下文而定。

当今中国约70%的人口以官话方言为母语,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话

在古代,普通话代表着野心,只有小部分人会说,他们往往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多数是官员或者商人。

如走南闯北的江湖卖艺人,多数只是通过声音,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用敲锣打鼓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表演结束,端着铜锣,捻着衣角向观众走去,人们多少也就能明白是要讨赏的意思。用方言喊出:“在家靠兄弟,出门靠朋友”实际上是电视化,意义不大。

一朝天子一朝话,当时的普通话称之为官方雅话。比如:汉朝是以河南话为普通话,南北朝说的是南京话,粤语也成为过普通话,而明清都是以北京话为标准,也就形成了现在的普通话。雅话实际上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它就是皇帝家乡的方言。

所以,当时读书人受到重视啊!他们哪怕无法入朝为官,但是他们学会了普通话,就能传播南来北往的信息。最不济都能当个喷子,取乐于民。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读书人突然告诉你:有一天,从北边来了个喇嘛,背着个300斤的哑巴的故事……你说厉不厉害,欢不欢乐。

不会普通话,不仅是江湖路难行,对于仕途也影响颇大,许多人都因为说不好,终身都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历史上,雍正对于普通话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尤其是对闽南人偏见的厉害,甚至一度因为口音怀疑他们的办事能力。

所以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通用的。

可以肯定的是,古人是不说普通话的,因为普通话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诞生的,只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都说什么话呢?我想方言应该是绝对的主流。因为自秦皇一统天下以来,虽然统一了文字,但并未统一语言,因此人们交流当以方言为主。并且一直沿袭至今。其次,历朝历代,为了便于官方交流,应该流行一套比较固定的官方语言,便于官方语言交流,但对民间交流影响不大。

至于是不是说文言文,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文言文适合文字,高度精炼,但不适合口语化的语言交流。从历朝历代戏剧语言来看,古代官方语言应该是偏文言的白话文,民间语言则是偏口语化的方言。

普通话是近代才出现的一个名词,从古代一些些小说作品来看,古代的语言肯定是统一的,但肯定根据地域不同,分出了各地的方言和口音,这些方言与口音也是是一直传承到了现在。根据阶级的不同也分出了官话和俚语,详见刘姥姥进大观园。但古代的语言肯定不是文言文,也是通俗易懂的。

2、普通话分数线标准?

一级(标准的普通话)

一级甲等(测试得分:97分-100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

一级乙等(测试得分:92分-96.99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

二级(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二级甲等(测试得分:87分-91.99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词语、语法极少有误。

二级乙等(测试得分:80分-86.99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

三级(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三级甲等(测试得分:70分-79.99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语、语法有失误。

三级乙等(测试得分:60分-69.99分之间)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语、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的情况。

3、普通话变声规则?

我估计你说的变音,是指轻声。

因为普通话的变音规律很少,基本就是两个三声碰一起的时候,前面的三声要变二声。如“老虎”。

还有就是“一”字,本来读第一声,但遇上量词如“个”变成“一个”时,要读第二声。

而轻声的问题就复杂一点,大量含轻声字的词汇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具体到你上面的词:京城、成为、陶行知、精华,不变音。

静静、安静,静读轻声。

一块,读第二声(因为“块”是量词啊)

4、古代的“古音”跟现在的普通话有差别吗?

古音,与隋唐语音通称今音相对。20世纪20年代以后人们把两者统称为古音,前者称上古音,后者称中古音。广义的古音包括上古音的声、韵、调,狭义的古音指以《诗经》、《楚辞》押韵为中心的先秦两汉韵,等于古韵。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古音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已经没有入声了。

5、怎么确定普通话是?

普通话是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以及世界华人世界使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交流、沟通语言,因为普通话是以原北京话为基础经历沉淀、改革、实行一种大众语言,使世界上华人在勾道与交流基本上沒有什么障碍了,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旅游等诸多领域,最标准的普通话当属中国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声了。

6、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

一声:55,二声:35;三声:214;四声:51。

7、黄色普通话读轻声吗?

不是,黄读二声,色读四声。

联系邮箱:fwld11@126.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