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郑州话声调?)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30 12:25:00

1、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

音韵方面。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

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 (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混淆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大多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四川东北部的巴中、仪陇;四川南部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隆昌、筠连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会理、盐源、德昌、冕宁、盐边、米易等地的人能够区别平舌与翘舌。

同时成都市所辖彭州市、郫县、都江堰市和新都区西部使用一种独特的“卷舌音”,在读“十”、“室”、“吃”、“侄”等古代入声字时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有点类似于儿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在声调上,成渝片古入声归阳平(即二声),如“一”、“六”、“绿”等字声调均为阳平;雅棉小片古入声归入阴平(即一声);仁富小片古入声归入去声;岷江小片保留入声,因此也与通常意义的四川话差别较大。

大多数地区入声归入阳平是四川话与其他北方话的主要区别。

词汇方面。文白异读:四川话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

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语法方面。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说“去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2、郑州话声调?

河南话把第一声发为第二声。如“天”、“吃”等;

2、把第二声发为第四声。如“河南人”等;

3、把第三声发为第一声。如“你好”等;

4、第四声声调与普通话一样。

传统的音韵学认为语言含有声、韵、调等因素,现代音韵学又拓展了一些新的领域,如韵律音韵学(Prosodic)和节律音韵学(MetricalPhonology)。这说明,音韵中不仅含有语言的节律,而且还有声调的高低诸因素。河南方言以特有的四声调值规律影响了旋律的发展形态,同时也赋予了它独特的音乐色彩和浓郁的地方风格。

3、什么是中华音韵?

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的语言体系: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一部新韵书,继承中华民族音韵传统,与新中国新的语言相结合。

4、中原音韵和普通话韵母系统差别?

中原音韵和普通话韵母系统差不多,就是语调不一样。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