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tv妖妖
影音播放扎
拼音:zā,zhā,zhá
笔划:4
五笔:RNN
部首:扌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金
笔顺:横、竖钩、提、竖弯钩
释义:
[ zā ] 1.捆,缠束:~辫子。~腿。 2.把儿,捆儿:一~线。
[ zhā ] 1.刺:~针。~花。 2.驻、扎:~营。
才字加一笔是木。
拼音:mù
表达意思: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的本义即树木,后引申指木头、木料以及一切木制器具,又特指棺材。木质坚韧结实,故“木”有淳朴忠厚之义。
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
“才”字加一笔应该变成“木”字,但是没有竖勾了
以下是一些带“才”的词语:
才疏学浅:读音:cái xué shū qiǎn ,释义 :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才绝:读音:cái jué,释义:谓才华冠绝当世。
蠢材:读音: chǔn cái,释义:比喻愚笨的人。
才华横溢:读音:cái huá héng yì ,释义:原指才华充分显露;现指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华。
惊才绝艳:读音: jīng cái jué yàn,释义:形容才华惊人,文辞瑰丽。
木,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ù,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
“木”字基本含义为树类植物的通称,如树木,乔木;引申含义为木头、木料、木制品,如木材,木器。
在现代汉语中,“木”字多用作名词,表示棺木,如行将就木。
字形像一棵树的样子。向上的斜画是树枝,向下的斜画是树根。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木”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1、“才”字加一笔应该变成“木”字。木(拼音:mù)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象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的本义即树木,后引申指木头、木料以及一切木制器具,又特指棺材。
2、汉字又称中文,是汉语的记录符号。与英文、印地文、俄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与拼音文字单词的单音或多音表义不同,汉字一般单字单音表义。
才加一笔是水字。加一笔捺就是水字。
比如我,吾
“我”和“吾”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在上古用法有些不同,“吾”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我”作主语、定语,也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其中“吾”作主语,“我”作宾语。普通话只用“我”,不用“吾”。
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从禾。禾,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杀字。凡我之属皆从我。?,古文我。五可切。
古文中表示自己的词:古代皇帝自称:孤,朕、寡人皇后自称:哀家大臣、官员自称:臣、卑职、本官、本座、本将军奴仆自称:奴才,小人、小的、小可一般人自称:吾、余、鄙人、在下、敝人、洒家、不肖、不才、老子、人家、我、某、予、本公子、本姑娘等
分两种情况,一是第一人称代词,二是谦称。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表示自已的字:吾、鄙人、在下、不才
在下,鄙人,小人,卑职很多很多。
吾,在下,鄙人,不才,后学,晚辈
1.古代表示成功、胜利的字是“捷”。
2.表示胜利的用法,比如:
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毛文龙,悍帅也,(袁可立)则诇其报捷。——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毛帅盛自诩满浦、昌城之捷,用兵不满千,不遗一矢,伏炮机发,使奴自践藉,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公(袁可立)心疑之。——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3.表示成功的用法,比如:
捷,吾以女为夫人。――《左传·庄公八年》
事若不捷。――《国语·吴语》
按《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上示例是“月亮”的亮确为轻声。
属于“去声+轻声”(51+31),因为这里的轻声是31调,跟单字原调的去声51调音调走势相近,所以你读成去声,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实际发音,其实在月亮一词中“亮”也真不太可能读到51调,因为月是去声51,发完这字时调已掉到最低,你要重新调整再把调拉高到5再发“亮”,明显有点累,所以两个去声字,往往后面那个去声会“降调”发成所谓的“轻声”。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