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读音是什么?(桌字的象形演变过程?)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8 02:41:40

1、掸读音是什么?

[ dǎn ] [ shàn ]

部首: 扌

笔画: 11

五行: 火

五笔: RUJF

基本解释

掸 [dǎn]

→掸人

掸 [shàn]

→掸人

详细解释

掸 [dǎn]

动词

拂去 。

如:掸衣裳;掸尘(洗尘);掸笔(担笔。一种用掸尘、掸细粉的羊毫笔)

无皮的罗儿掸三遍。——《中国民谣资料·孟姜女》

另见 shàn

动词 提持。

《说文解字.手部》:「掸,提持也。」清.段玉裁.注:「提持,犹县持也。」

掸 [shàn]

名词

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古国名 。故城一般认为在今缅甸掸邦

掸,西南夷国名。——《集韵》

另见 dǎn

名词 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居住于国内云南及越南、泰国等处。

“掸”这个字的读音是[dǎn] [shàn]

“掸”拼音:[dǎn],[shàn]

“掸”部首: 扌

掸”部外笔画:8

“掸”总笔画:11

基本字义:

掸 [dǎn]

字从手从单。单意为大力。手与单联合起来表示用手大力(除去)。本义:用力除去。

①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拂去尘土的用具:鸡毛掸子。~帚。~甩子。

②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扫,去掉灰尘等:掸掸土|掸掉衣服上的土|掸掉衣服上的雪.~桌子、~衣服。又见shàn。

掸子 [dǎnzi]:用鸡毛或布等捆在柄上捆扎成的除尘工具。如:鸡毛掸子

“掸”,普通话读音为dǎn、shàn。“掸”的基本含义为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如掸子、掸帚;引申含义为用掸子轻轻拂打或抽,如掸得很干净。

此外,“掸”还表示(撣),中国史书上对傣族的一种称呼。

2、桌字的象形演变过程?

桌,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zhuō,最早见于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桌”字基本含义为桌子;引申含义为计酒席的量词,如三桌客人。

在古文中,桌称几案,如桌巾。

字源演变

“桌”,初见于金文中,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桌”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

“桌”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桌的字源演变图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与卓同。注见十部六画。

又《正字通》俗呼几案曰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桌”字头,请参考“卓”字:

高也。早匕为㔬,匕卪为卬,皆同义。古文㔬。竹角切。

说文解字注

高也。论语:如有所立,卓尔。凡言卓荦,谓殊绝也,亦作卓跞。按稽部,特止也。辵部逴,远也。人部倬,箸大也。皆一义之引伸。觐礼:匹马卓上,九马随之。

注:卓读如卓王孙之卓,卓犹旳也,以素旳一马为上。素旳一马,谓白马也。郑意白马出众故谓之卓。史记:多叚淖为卓。早匕为卓。此上当有从匕早三字。匕同比。

早比之,则高出于后比之者矣。匕卪为卬,皆同意。意旧作义,今正。此与凡云某与某同,意同也。竹角切。古音在二部。

古文㔬。汉隶及今隶从⺊,用古文而小篆废矣,又疑古文恐是篆文之误。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