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音序D
详细释义
〈动〉
(象形。本义:上车)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登的音序是D,音节是dēng,应查癶部,再查7画,第三画是撇。登,读音为[dēng],部首为癶,总笔画12画,笔顺读写为折捺撇撇捺横竖折横捺撇横。登的基本解释:1、上,升:~山。
~车。
~门。
~天。
~台。
~场(chǎng )。~高。
~攀。
~临。
~科。
~程。
~堂入室。2、踩,践踏,脚向下用力:~踏。踢~。3、记载:~记。
~报。~载。4、谷物成熟:~岁(丰年)。五谷丰~。5、立刻:~时。“~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6、进:~崇(进用推崇)。7、方言,穿:~上靴子。
音序:D
登(拼音:dē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着盛放食物的器具向神灵进献,这种进献是为了祈祷丰收,故登引申指谷物成熟义,由成熟义引申为完成、实现义。登的基本义是升、自下而上。或借表登记、登载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癶部】都滕切(dēng)
上车也。从癶、豆①。象登车形。
?,籀文登从?②。
【注释】①豆:登车的乘石。②从?(gǒng):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两手捧登车之物也。登车之物,王谓之乘石。”[11]
音序是D,
组词是攀登。
造句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来说点关于冰山攀登的事情。
我喜欢在这些山峰上被大雪覆盖的时候攀登。
攀登对于他的肉体将会更加困难负担,使他的路程更加漫长。
音序:D
组词是攀登。
造句
我国运动员又一次攀登了珠穆朗玛峰。
在攀登科学的高峰进程中,一次次的失败都没有使科研人员气馁,更加激励了他们的斗志。
一个山字一个献字的字是巘,读音是:yǎn。
巘【yǎn】
部首:山
笔画:23
基本释义:大山上的小山。
巘是一个生僻字、繁体字,它的简体为“山献”。在《三峡》和《望海潮》中出现过。意为大山上的小山,也有形状似甗的山的意思。
北魏郦道元《三峡》中的例句: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白话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扩展资料:
巘的相关组词有:
1、峭巘 [ qiào yǎn ]
基本释义:
(1)险峻的山峰。
(2)严肃端正。
出处:宋 欧阳修 《得滕岳阳书大夸湖山之美》诗:“峭巘孤城倚,平湖远浪来。”
白话译文:险峻的山峰与孤城相邻,平静的湖面浪花过来。
2、崖巘 [ yá yǎn ]
基本释义:高崖险峰。
3、黛巘 [ dài yǎn ]
基本释义:青黑色的山峰。
出处:唐 李邕 《日赋》:“夕没衔於黛巘,朝隮夹於火云。”
白话译文:夕阳的光芒没过了黑色的山峰,朝阳夹杂着云变成了火云。
简体为?
巘[yǎn]巘(繁体字,简体为?),读作yǎn。在《三峡》和《望海潮》中出现过。意为大山上的小山,也有形状似甗的山的意思。
笔顺读写(繁体):竖、竖折、竖、竖、横、横钩、撇、横、竖弯钩、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点、撇、横、竖、横、撇、捺、点
笔顺读写(简体):竖、竖折、竖、横、竖、竖、横折钩、点、撇、横、横、竖、横、撇、捺、点
任姓(“任”作姓时读音rén),中华姓氏之一。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亦出自风姓。《通志·氏族略》记载,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为风姓之国,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读rén。
相关介绍:
任姓,中华姓氏之一,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 任氏以华夏族(汉族)为主,在《百家姓》中排第58位。
是顺藤摸瓜。拼音:shùnténgmōguā 释义:摸:寻找。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变形:藤;不能写作“滕”。
用法:比喻沿着发现的点滴线索进一步追查下去。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