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pp.in樱桃视频
影音播放华坪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与普通话同出一源,一致性较强。
但同中有异,华坪方言中常用到的词语和句式,与普通话是有一定差异。(一)疑问代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哪个”、“哪哈”、“哪个时候”、“啷个”、“咋个”。“哪个”即“谁”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或动词后。例如:哪个给你的这些东西?(谁给你的这些东西?)“哪哈”、“哪个时候”即“什么时候”的意思,常放于动词前。例如:哪哈回家的? (什么时候回家的?) 你哪个时候回家的? (你什么时候回家的?) “啷个”、“咋个”即“怎么”的意思,常用于动词前。例如:去昆明的路啷个走? (去昆明的路怎么走?) 你想咋个说? (你想怎么说?) (二)副词 华坪方言中常用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程度副词“怪”、“溜”;语气副词“怕”;频率副词“紧”。具体用法如下: 1.时间副词:“刚刚”、“将将”、“将才”,即“刚才”的意思。如:这衣服你穿将将合适。(这衣服你穿刚好合适。) 将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才你不是说了吗?) 刚刚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刚才你不是去学校了吗?) 2.程度副词:“怪”、“溜”,常放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事物的性质或行为程度。“怪”字放在形容词前面,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程度。即“很”“非常”的意思。如:这东西吃起怪香! (这东西吃起来很香!) 这人说话怪好笑! (这人说话非常好笑!) “溜”字在华坪方言中也是使用频率较高一个程度副词,常用于形容词前,表示“很”、“十分”的意思。如:这苹果溜酸。(这苹果很酸。)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平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