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是什么?(万条垂下绿丝绦全诗?)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16 03:34:53

1、“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是什么?

区别:

1、后面接的词性不同。“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

2、标记不同: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3、用法和结构形式不同:“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扩展资料:口诀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口诀二: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朋友们都记着。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作。

动作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看得清,记得准,唱得好,飞得高。

动作后面用得字,补充说明要记牢。

2、万条垂下绿丝绦全诗?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内容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ao一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诗词含义,才能朗读出韵味。

这是一首在美景下抒发情感的诗词,朗读时,语速稍缓要有恬静舒适的味道。

这是唐朝贺知章写的咏柳,全诗是这样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把春天的柳树的颜色样子写的很逼真,应用了比如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柳树的绿和柳条的样子。

3、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有哪些?

适合朗诵的背景音乐有:

《致爱丽丝》

《星空》

水边的阿狄丽娜

《梦中的婚礼》

《秋日私语》

《绿袖子》

爱的小夜曲

维瓦尔第《四季》

远方的寂静

恬静时分--爱的沉思

巴赫爱的协奏曲

G弦之歌)

爱的礼赞 古诺

肖邦:降E大调第二号夜曲

小提琴与钢琴的柔美对话《我是如此爱你》

知识扩展:

朗诵意味着大声朗读。这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可将书面作品转换为音频语言。郎,这意味着声音响亮而有力;背诵,即背诵。朗诵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使用响亮而有力的声音和多种语言手段来完美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感受。背诵是口头交流的重要形式。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