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讲的是什么?(佛与道有什么区别?)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0 19:46:39

1、《法华经》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本经共有二十八品,依太虚大师讲,分三个部分:一者、序品为序分;二者、自方便品至常不轻品,共十九品,为正宗分;三者、自神力品至嘱累品,共八品,为流通分。正宗分有各家之说似不相同。如唐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师之弟子窥基大师将正宗分约为境、行、果三门:以自方便品至持品,共十二品,以显一乘之境。安乐行品、从地涌出品二品,为显一乘之行。自如来寿量品至常不轻品,共五品,为显一乘之果。而嘉祥吉藏大师,则将正宗分约为乘权实与身权实两大分:以自方便品至安乐行品,共十三品,为明乘之权实。以自从地涌出品至法师功德品,为明身之权实。隋天台智者大师之分迹本二门,智者大师《法华玄义》、 《法华文句》,立序品为序分,定方便品至分别功德品前半为正宗分,判分别功德品后半至普贤劝发品为流通分,以前十四品为迹门,后十四品为本门。太虚大师个人倾向以窥基大师之科判,较诸家为特胜,因由了解妙境,即可发起因行,趋入佛果故,所以太虚大师在《法华经讲演录》中取此科判。

2、佛与道有什么区别?

“佛”认为万事万物皆“必然”属性,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因果论”,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定律性思维。

“道”认为一切事物是“偶然”属性,只不过“歪打正着,误打误撞”,讲究“缘起论”,是一种“偶然发生”的随机性思想。

佛教和道教是两种不同的宗教。佛教是由佛陀创立的宗教,它强调悟道、修行、自我发展。道教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为基础的宗教,它强调“太极”,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代表的哲学思想。

佛教重视净行、戒律、慈悲之心,而道教则注重内在的修养,强调太极的和谐。

3、人和佛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人是人佛是佛?

人和佛的最大区别在于,人对自己充满了各种无知,人不仅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这个外部世界。人类充满了无明。

而佛已经祛除了所有的无知无明,对这个世界再无一丝的疑惑。佛是由人修成的,通过戒定慧三无漏学,勤做功德福报智慧最终圆满而来。

人和佛的区别就是,人是未觉佛,佛是已觉众,佛陀在生命亿万劫之前,与我等凡夫并无区别,因为行善积德,持续的修行,勇于追求真理而了知实相,并依于因地大愿,示现世间,启蒙并引导众生。

4、佛在印度是什么意思?

印度人称的“佛”是一个人,佛这个人是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两千五百多年在古印度有一个国家叫迦毗罗卫国,这个国家的国王是净饭大王,国王的王子就是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佛陀耶,悉达多太子在十九岁的时候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学道。

因佛教起源印度,故称佛在印度。

5、佛,的两个读音并组词?

一个念“fú”,是中国本土造的字,与“仿”组词为“仿佛”。一个念“fó”,是梵语“佛陀”的省译,意为“觉者”,组词有“佛教、佛法、佛祖”等等。

联系邮箱:site_yysac@163.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