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的危害有什么?(车儿读什么?)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6 10:01:01

1、错别字的危害有什么?

工作时遇到错别字感觉很不好。

本人英语翻译一枚,面对客户给出的文件,每句话每个字都需要仔细推敲。不然一个词的翻译偏差都可能带给客户很大的损失。遇到文件中的错别字或者表达不准确的地方,诚惶诚恐。

简单的错别字还好,直接按照我熟知的正确的字词来翻译就好了。而专业级别的字词,偏偏原文的用词还是错的或不准确的,就呵呵了,因为不懂这是作者所在领域的最新词汇,还是ta刻意这样表达的,抑或ta只是手抖了一下打错了?T _ T

(当然,可以通过和客户沟通来确定正确的用词,但是自己总不能上来就问客户这里什么意思、那里什么意思,于是乎,遇到错别字的一瞬间以及中间信息搜索的过程就会很痛苦。。。)

上述错误的原因就是,人们平常的说话用词和聊天打字用词一旦成了习惯,若没有强大的专业人士强制改变,这种习惯将会沿用到书面用语上边,甚至涉及专业性很强的文件,这种坏习惯也会无形中影响文件作者的用词。

回到题主的问题。原因:

1. 现在,部分错别字代表一种对体制和权威的反叛,人们就是要用这种“离经叛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正统”的不满,宣扬自己的个性。

2. 在1那一类人的带领下,其他人,或者因为不明就里所以盲目跟风,或者觉得大家都这么用自己也用能显示出“我跟大家步调一致,而且站在流行前沿”,或者本身觉得错别字的表达很有趣。总之,错别字就这么普及开来。

3. 开放的交流环境只需要简单的语言就能跟别人顺利地聊天,甚至有时错别字反而成为某一个圈子的人的约定俗成,使用方便,而且使用错别字并未给本人或对方带来损失和危害。所以错别字一直存在。

4. 地域分隔造成中国方言种类较多,部分方言发音不准确,或者说在方言里发音没问题但是放在普通话语境中就是错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牛奶”念[niú nǎi],但是部分省市l和n不分,发音都是[liú lǎi]。而大部分人聊天打字时是根据脑海中这个词的发音来输入拼音的,正巧碰到字形相近、读音相近、不影响理解的词,没多想就用上了。后来虽然意识到错了,但习惯一时难改,错别字就小范围流传开来。

5. 如4所说,错别字只在聊天环境或对行文要求不高的论坛、博客流行,正规的行文,如论文、学术报告,是不允许使用的。

本人的观点:适度地使用错别字,会让你和朋友的聊天气氛更好,还会让别人觉得你更平易近人,或者能够缓解某个尴尬的情形。但是若不分场合不分语境地使用错别字,则会给他人带来困扰,甚至影响正常的沟通和工作,重则可能导致人身侵犯,引起口舌之争,而当前人们越来越焦虑的状态很容易把口舌之争演变成物理攻击,这样蝴蝶效应下去,后果就不能想了。

(发布与2016-08-31)

2、车儿读什么?

“车”和“儿”组成一个字是“輗”

读音:[ní]

释义: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大车无~,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名词,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句子:

1.輗,大车辕端持衡者,从车,儿者。--《说文》

2.吾不知为车輗者,巧也。用咫尺之木而引三十石之任,盖辕与鬲相接之关键曰輗也。--《韩非子》

3.大车无輗。--《论语》

4.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明]方孝孺《越车》

“輗”,该字未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属于生僻字,普通话读音为ní,最早见于楚系简帛中。

“輗”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如“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说文解字注:(輗)大车辕耑持衡者也。辕与衡相接之关键也。吾不知爲车輗者巧也。

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此与小车之䡇同用而异名。许不与䡇篆爲伍者、大车别于小车也。

自輗至輂五篆皆言大车。前文䡞篆当亦厕此处。从车。儿声。五鸡切。十六部。

“车”和“儿”组成一个字是“輗”

读音:[ní]

车是多音字,在象棋中,读jv,与che意思相同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