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方言区?(着有几个音?)

作者:小语 发布时间:2023-03-20 22:49:37

1、八大方言区?

中国有八大方言(新近又发现一种叫“平语”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一带)。也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国内的汉族方言,如果加上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的方言还可以划得更多、更细。

一、北方方言习惯上称为“官话”。有东北官话、西北官话、晋话、西南官话等。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北方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北方方言。

二、吴方言吴方言被誉为“吴侬细语”,以上海话为代表(一说以苏州话为代表)。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浙江省 大部份。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在这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自然属于吴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属吴方言。

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在这个方言区内居住的何氏人,他们的语言属于湘方言。而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湘方言。

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赣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归类为赣方言。

五、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 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客家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客家方言。

六、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分,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北方言。

七、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省的一部分,以及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此方言区内何氏人的语言属于闽南方言。从这个方言区移居港澳台的何氏族人和旅居海外的何氏华侨、华人 ,其“母语”当为闽南方言。

八、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港、澳同胞和南洋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至于新近发现的“平语方言”,多分布于广西一带,其特点为是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地区侵蚀的产物!在这里特别谈谈海南的方言。海南古往今来都是个“移民地区”,因而岛上语言也深深地打上“移民”的烙印。可以说,海南岛上的语言是中国八大方言的缩影。现在,海南岛上住了几代人汉族居民,除了通行“普通话”外,还通行十几种方言

(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如:海南话(闽南方言)、军话(西南官话——北方方言)、 “艾话”(客家方言)、白话(粤方言)。此外,海南的汉族居民还有:儋州话(疑为粤方言变异)、迈话(疑为粤方言变异)、临高话(疑为广西壮语变异)、村话(语种不详)等。

北方方言在中国使用的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长江沿江地带,湖北大部分,湖南西北部,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的非少数民族地区。

北方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4个支系,即4个方言片: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华北官话,即狭义的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它通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其中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话,普通话更准确的说是在北方方言的华北官话基础上制定的。山东、河南的官话各有特色,近来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另立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两支。

西北官话,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以及新疆汉族人地区。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的方言有自己特色,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以另立“晋语”,从北方方言中独立出来。

西南官话,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汉族地区以及湖南、广西两省北缘地带。西南官话地域辽阔,但内部比较一致。

江淮官话,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安徽省长江两岸地区,江苏省长江与淮河之间地区,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江淮官话是北方方言中内部分歧较大、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的一支。

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有的学派又称为浙方言。

吴方言是中国第二人多使用的方言,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镇江不在内)及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

吴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的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部分,上海,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5府,以上海话、苏州话为代表。其中苏州话最柔,是全中国最柔的方言。

台州片,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通行于温州一带,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通行于浙江中金华地区,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通行于处州、龙衢等地区,以丽水话为代表。

三、赣方言,是汉语八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东部和福建西北地区。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四、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及广西北部全州4县。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湘语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片,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

五、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包括长江以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四川、云南 、贵州和湖北、湖南两省的西北部,广西西部、北部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70 %以上。

2.吴方言

吴方言 以苏州话和上海话为代表。主要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份(镇江不在内)及长江以北靖江(除西南角新桥、东兴等乡)、通州(县城金沙镇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浙江省大部份,上海市。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8.4%左右。

3.湘方言

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 右。

4.赣方言

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部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 南一带。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2.4%左右。

5.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南部和北部,广西省东南部,福建 省西部,江西省南部,及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4%左右。

6.闽东方言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上个世纪方言分类曾称为闽北方言,与闽南方言对应。闽东方言分布在福建省北部和台湾省的一部份,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东方言。是整个闽东地区的代表性方言。

通行于福建东部的福州十邑,宁德市和南平市部分地区,三明尤溪县,台湾地区的马祖列岛,随着福州人移民海外,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文莱、马来西亚的东马(沙捞越州诗巫省有新福州之称,通行福州话)及西马的实兆远(有小福州之称)。

此外新加坡也有大量来自福州十邑的移民讲福州方言;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的福建人社区,所指的福建话通常指福州话。此外,在阿根廷、日本、欧洲和澳洲的许多华人社区也是以使用福州话为主。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1.2%左右。

7.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以及台湾省的大部份。南洋华侨也有不少人说闽南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3%左右。

8.粤方言

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和广西省东南部。南洋及其他一些 国家的华侨,大多数都说粤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数的5%左右。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苏州和上诲话为代表,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志,5客家方言,以梅州话为代表,6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8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中国八大方言是指汉语的八大方言,即官话、吴语、晋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语。

2、着有几个音?

“着”有4个读音,分别是zhe、zhuó、zháo、zhāo。

组词:穿着、跟着、看着、着急、接着、刻着、着迷、沿着、沉着、着落。

1.

穿着[ chuān zhe ]: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着。[ chuān zhuó ]〈名〉衣着,穿戴。造句:各民族代表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走进人民大会堂。

2.

跟着[ gēn zhe ]:跟在[某人]后面;紧接着。造句:由于他的肆意妄为,导致全家人都跟着受累。

3.

看着[ kàn zhe ]:眼看着。 谓转瞬间。酌情;看情形。造句:眼看着丰收的庄稼被洪水吞没了,谁不痛心!

4.

着急[ zháo jí ]:急躁,心中不安。造句:你不用着急,老师会设法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的。

5.

接着[ jiē zhe ]:用手接;叙述、活动或关系中断后再继续。造句:这座建筑紧接着那座建筑,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6.

刻着[ kè zhe ]:犹铭刻。著,附着。造句:一只小小的桃核上却雕刻着众多的人和物。

7.

着迷[ zháo mí ]:入迷。造句:他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令人着迷。

8.

沿着[ yán zhe ]:顺着进程到。造句:我沿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见了一片花海。

9.

沉着[ chén zhuó ]:从容镇静;不慌不忙。造句:失火了,李叔叔沉着地指挥大家前去救火

一、着zhuó

1.穿(衣):.穿红~绿.装.

2.接触,挨上:陆..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4.下落,来源:落.

5.派遣:人前来领取.

6.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二、着zháo

1.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使,派,用:手摸.

4.燃烧,亦指灯发光:火.了.

5.入睡:躺下就~.

6.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了.没见~.

三、着zhāo

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儿好棋.

2.计策,办法:儿.儿了.

3.放,搁进去:点儿盐.

4.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四、着zhe

1.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会.

2.助词,表示程度深:呢!

3.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办.

有四个读音。

“着”,普通话读音为zháo、zhāo、zhe、zhuó,

常用释义

1.

助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句

我刚刚看大雨还在下着呢。

2.

助用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状态的持续。

例句

我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

3.

助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祈使。

例句

你慢着点儿,别摔了!

4.

助用在连动句中,表示前一动作是后一动作的方式、目的。

例句

妈妈说剩菜留着下顿吃。

5.

助用在某些动词或动词性语素后,构成介词。

例词

朝着顺着为着

读音为zhuó ,zhe,zhāo ,zháo

释义

1.动著的俗字。

2.动触及某物;接触。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3.动燃烧。

4.动又如:火着得很旺;着火点(可燃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5.动指灯发光。如:天一黑,灯都着了。

着有4个音

读音 [ zhe ] [ zhuó ] [ zháo ] [ zhāo ]

着迷

[ zháo mí ]

基本解释

入迷

详细解释

入迷。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怪不着你正是遥授夫妻,你可甚步步相随,更做道秀才每忒上紧,忒着迷。”《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人原是贪花恋酒之徒,住的寓所,近着妓家,閒时便去串走,也曾见过 瑞虹 是个絶色丽人,心内着迷。” 峻青 《秋色赋·海娘娘》:“是的,那幽美、雄伟而又多变的大海,是足以使人着迷的。”

zhe:跟着、看着、沿着、接着、刻着

zhuó:沉着、着落、执着、着笔、着装

zháo:着急、着迷、着慌、着魔、该着

zhāo:失着、绝着、妙着、着数、着法

基本字义:

着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zháo、zhāo、zhe、zhuó,是一个一字多音的多音字,半包围结构,部,总笔画数为11。笔顺读写:点、撇、横、横、横、撇、竖、横折、横、横、横。

分别是zhe、zhuó、zháo、zhāo。

一共有四个读音。

组词是着急。

造句

你千万不要让自己那么着急,我希望你做任何事情都能够认真考虑一下。

如果你真的感觉到着急了,我希望你能够平复自己的内心。

“着”,普通话读音为zháo、zhāo、zhe、zhuó。“着”的基本含义为放置,如着盐;引申含义为接触,挨上,如着边、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感受,受到,如着凉、着急。

在日常使用中,“着”也常做动词,表示燃烧,如着火点。

联系邮箱:kongcheng0909@foxmail.com(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备案号:鄂ICP备2024048542号-2